教授讲专业丨工商管理教育之门为你打开
编者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学问的中心,是帮助青年人涵养心智、锤炼意志、放飞理想的平台。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博雅和理性的活动,是志趣相投的一批人的智慧激荡。在【教授讲专业】栏目,我们邀请了人民大学的名师大家、杰出学者讲述专业的历史积淀、特色亮点、发展前景等,为高中生们找寻专业兴趣、确立专业目标、理性选择专业提供权威参考。
刘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系主任,商学院教学杰出教授,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畅销财经类报刊发表专栏文章1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0余项。获4项省部级奖励,2次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年度“十大教学标兵”,著作获第四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
工商管理教育之门为你打开
何谓管理?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博大精深。管理的内涵从其象形文字中可见一斑。所谓“管”,拆分开来,由“竹”和“官”两个字组成,“官”是管理的前提条件,指的是正式的职位,缺乏正式的职位所赋予的权力,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竹”代表管理的手段,对于那些不听话、表现不佳的下属,需要用竹鞭子敲打敲打。可见,“管”主要针对的是人性中消极、被动、颓废、堕落的一面。然而,人性不止这一面,还有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一面,这时候“理”便派上了用场。所谓“理”,由“王”和“里”两个字组成,古时候,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可见,“里”原本是一个基本的居民单位,而在这个居民单位之上,需要有一个“王”来统领,以便理清思路,为人们指明前进的道路和努力的方向,理顺关系,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管”与“理”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辩证统一,共同推动组织这艘大船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工商管理专业学什么?
与聚焦于为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培养管理人才的公共管理专业不同,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为工商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科技与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有些企业设备和技术非常先进,但业绩却不理想;有些企业设备和技术均不是那么先进,业绩却非常喜人。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管理水平的差异。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如何,处于哪个行业,身处哪个时代,如果缺失有效的管理,那么,等待它的一定是停滞不前、衰退甚至灭亡。
而商学院正是培养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学术殿堂。商学院最早起源于美国,从南北战争结束到一战爆发的这段时间里,大量企业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整个社会急需大量的工商管理人才。在1850年以后,纽约、费城两地首先推出了专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学院。到1900年,全美商学院已多达400家,在校学生高达11万人。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扩大,商学院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盛极一时,尤其是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更是为世人所瞩目。据美国有关媒体统计,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中,有超过1/3的人曾经取得过MBA学位。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各种非公有制企业从小到大,迅速发展,中国对工商管理人才也出现了强烈的需求。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完成了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工作,旨在建立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的新型学科专业体系。这次专业目录调整形成了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门类——管理学,在管理学下设置了5个类别、18个专业,其中,工商管理类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同时,研究生专业目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此后,商学院作为工商管理教育的承载主体,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从培养“知识分子”到培养“能力分子”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是中国最早开办MBA教育的商学院之一,被誉为中国管理教育的“黄埔军校”,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科中从本科到博士的所有学位和培养项目,拥有7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项目和7个本科专业方向,是国内第一批高质量通过国际上两个最权威的商学院质量认证体系——EQUIS和AACSB的学院,也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球高端管理联盟(GNAM)的主要成员。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导向,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人大商学院不仅注重将学生培养为“知识分子”,让他们熟练掌握工商管理的各种理论、方法与工具,更注重将学生培养为“能力分子”,而且是敢担当、负责任的“能力分子”,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工具,有效地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推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出现空有一身本领却使不出来的尴尬,确保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1
教学内容
人大商学院不仅注重硬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软技能的培养。就硬知识而言,通过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门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各种经济学模型、统计工具、会计记账方法、投融资方式、计算机管理软件等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就软技能而言,通过开设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学、商务沟通、创业管理、创新管理等课程,让学生逐步建立并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2
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人大商学院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大力采用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等新型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不仅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梳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创造新的知识。在热烈、充分的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也得以完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对特定企业案例的深入研读与分析,理解复杂的工商企业管理现象背后的真实逻辑,并基于两难的管理情境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为未来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社会中提升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模拟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原真实的商业世界与特定的管理情境,为同学们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提供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为此,人大商学院专门成立了管理案例与教学创新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开发适合课堂教学的本土企业管理原创案例,并建立了专门的案例库,积极探索各种新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人大商学院还建立了专门的计算机与实验中心,配备了包含微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实验室在内的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软硬件。由于运行良好、管理出色,该实验室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3
教学目的
人大商学院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是人大商学院的发展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师不仅关注授业,更重视传道,希望同学们在毕业之后,真正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商界精英
自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已经变成了“平的”。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去海外拓展,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希望实施本地化战略,都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工商管理人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大商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英文教学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优秀英语交流能力并且精通工商管理知识的商界精英。该实验班专业课采取全英文教学,全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本科4年高强度的训练,将显著提高同学们的英文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完整的工商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此外,由于该实验班中有50%左右的同学为留学生(或国际交换生),有助于增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文化和商业实践,培养其国际交往能力。
随着中国法制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工商企业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同时精通工商管理、法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工商管理—法学实验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工商管理—法学实验班由人大商学院与法学院合办,采取主辅修制度,有50%的同学来自商学院,另外50%的同学来自法学院。对于来自商学院的同学而言,主修管理学,辅修法学。在4年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穿梭于商学院和法学院之间,这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碰撞,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读到这里,你是否被工商管理的优秀前景所深深吸引?是否被人大工管人的热情所深深感染?那么,欢迎你报考人大商学院,并成为一名真正有本领、有情怀的工管人。
商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工厂管理系、贸易系、簿记核算和财政信贷教研室,是我国最早开办管理教育的机构,是新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奠基者。60余年来,商学院致力于增设前沿教育项目,开辟新兴研究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积极进言献策,是中国管理教育的重要开创者。从商学院毕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在企业、政府、高校等各个领域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商学院下设企业管理系、组织与人力资源系、市场营销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贸易经济系、会计系和财务与金融系7个学系。商学院师资力量完备,结构整齐,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38人,其中海外毕业博士40人,占教师总数的近30%,包括一批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罗格斯大学等海外名校的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商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7年入选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